新闻  |   论坛  |   博客  |   在线研讨会
关税政策对TI和ADI的冲击
立维 | 2025-04-24 09:43:39    阅读:14   发布文章

关税政策对TI(德州仪器)与ADI(亚德诺半导体)的冲击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

一、高额关税推高成本,压缩利润空间

美国对华加征125%关税,直接覆盖TIADI在美国晶圆厂生产的CPUDPUMCU、射频芯片、存储器芯片及车规级芯片等核心产品。以TI为例,其2024年营收中中国区占比达19%30.1亿美元),若因关税被迫提价,将直接削弱其在中国市场的份额。而作为全球模拟芯片龙头的ADI,其80%以上晶圆厂位于美国,同样面临成本压力。这一政策导致产品价格竞争力下降,企业利润空间被进一步压缩。

二、国产替代进程加速,市场份额面临蚕食

中国通过调整原产地规则,将晶圆流片地认定为原产地,导致TIADI在美国生产的芯片进入中国需缴纳高额关税。这一政策直接推动国产芯片性价比优势凸显,尤其在模拟芯片终端价格上调后,国产替代需求进一步释放。国产芯片在性能、价格及本地化服务上的优势,使其在部分领域逐渐替代进口产品,进一步挤压TIADI的市场空间。

三、产能布局面临重构,供应链风险加剧

TI计划到2030年将内部制造比例提升至95%,但其晶圆厂主要集中在美国,短期内难以摆脱关税影响。ADI虽在东南亚布局部分封装产能,但晶圆制造仍依赖美国本土,调整压力更为显著。关税政策促使企业重新评估全球供应链布局,增加海外产能或寻求替代供应商,但短期内难以完全规避风险。

四、模拟芯片领域竞争白热化,核心业务受挫

TIADI作为全球模拟芯片龙头,其80%以上晶圆厂位于美国,关税政策直接冲击其核心业务。以TI为例,2024年其模拟芯片业务营收达122亿美元,中国区占比80%,关税政策可能导致其在中国市场的营收大幅下滑。此外,国产芯片在特定领域的技术突破,进一步加剧了市场竞争,TIADI需通过技术创新或成本优化来维持市场地位。

五、行业格局分化,本土厂商迎来机遇

在关税政策推动下,国内半导体厂商受益于价格优势,在模拟、射频、功率半导体、处理器、光芯片、车规级芯片等领域迎来国产替代黄金窗口期。TIADI需在保持技术领先的同时,加快全球化布局,降低对单一市场的依赖,以应对行业格局的深刻变化。

Cyntec(乾坤)作为台达旗下品牌,其电源模块在高功率密度、微型化设计、定制化服务及车规级认证等方面具备显著优势,尤其在光通信、服务器、车载等细分市场表现突出。与TIADI相比,Cyntec更聚焦特定行业需求,能够提供更灵活的解决方案及更快速的本地化支持。


*博客内容为网友个人发布,仅代表博主个人观点,如有侵权请联系工作人员删除。

参与讨论
登录后参与讨论
推荐文章
最近访客